86文学网www.86wenxue.com

『郑公』赢了,『叔段』死了,或许是死有余辜,或许是成王败寇,没什么好说的,但是『武姜』呢?是要挖个坑埋了?还是囚禁起来?亦或是……

而且如果有『颖考叔』的劝说,『郑公』愿意不愿意听?

这些如此种种,非对《左传》及当时礼法背景有深刻理解者,是难以给出令人信服且不落窠臼的答案的……

厅内所有河内士族子弟都屏住呼吸,等待这位『替身』的回答——

或者说,其实在当下,柳珩等河内子弟,已经基本上倾向于这一位骠骑,不是『替身』,而是『真身』了!

所以柳珩才会有第二问,才会几乎是『明牌』的提问,而不是在春秋典故当中寻找一个犄角旮旯的小片段来试探『替身』对于春秋的熟悉程度,毕竟大多数人都清楚,斐潜是治春秋左传的……

斐潜对于这一典故的拆析,对于其中『忠孝』、『礼法』等的定义和回答,将决定他们后续的对于骠骑军的态度,也将决定他们的未来。

主位上的骠骑大将军斐潜闻言,嘴角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那笑意并非嘲讽,而是一种洞悉了提问者意图的了然。

他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缓缓的点了点头,似乎是对于柳珩这个提问的赞许,也像是在思考要怎么进行回答……

柳珩等人,不由得屏息而待。

『柳郎所问,触及礼法人伦之根本,足见深思。然某观此春秋之事,倒也有三问。』

斐潜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一问:武姜身为国母,因私爱而谋废长立幼,甚至欲助幼子夺位弑兄,其行,可称「慈母」乎?其心,可配「国母」之尊乎?』

『二问:庄公身为国君,初时隐忍不发,待弟段恶贯满盈方一举除之,是为「养恶」乎?抑或是「忍辱负重」,乃为社稷除害乎?』

『三问:颍考叔之谏,看似全了母子之情,然以「掘地见泉」之诡道,规避「不及黄泉」之誓言,此是「智」乎?是「巧」乎?抑或是……对「信」与「礼」之本意的……亵渎?』

三个反问,如同三道惊雷,劈开了柳珩等人预设的思维框架!

这绝非照本宣科的解释,而是直指事件核心矛盾,对人物动机、行为正当性以及礼法本质的深刻剖析!

尤其是第三问,简直是颠覆性的反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毕竟大部分的经学传承,都表示『颖考叔』是正确的,说这家伙不仅是自己是『孝子』,然后可以将『孝』的行为推广到『郑公』身上,然后让『郑公』也全了『孝』云云……

但是实际上,颍考叔究竟是『孝』还是『不孝』,没有详细的记录可以证明。

颍考叔出身士人,非贵族宗室,所以他替『郑公』出谋划策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真的就是为了『孝』?

自向郑庄公建言后,颍考叔即由边陲小官『颍谷封人』升至『大夫』,得到启用。但是史书记载仅有两事,一是谏言庄公掘泉见母,二是争蟊弧,这两件事中间相隔了多久?大约十年。十年间郑国分别与卫国、宋国、陈国、蔡国交战,大败北戎,数场战役可有颍考叔名字留下?木有。

所以斐潜当下,从『国母』,到『郑公』,再到『颍考叔』,尤其是对颍考叔『诡道』而全『礼』的质疑,可谓是角度之犀利,见解之独到,完全超出了柳珩等人的预料!

柳珩吞了一口唾沫,心中剧震,这见识……

绝非一个『替身』能有的!

眼前这位,必然是骠骑大将军无疑!

随着这个观点的确立,柳珩越发的感觉到了一股似乎是无形的压力从骠骑大将军身上弥漫而开,重重的压在柳珩他的头上肩上,使得他不由得额头冒汗,并且开始快速回想自己方才拜见骠骑大将军的时候,可否有什么不恭敬,礼仪不规范的地方……

柳珩强压心中的惊骇,『那……敢问将军,若……若以将军之见,此事当如何解?』

斐潜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历史的尘埃,『庄公之困,非独人伦,乃君权与私权、国法与私情之冲突。其囚母,是惩其乱国之罪,非绝母子之情。颍考叔之谏,看似圆满,实则模糊了是非。本将军以为,解此困局,当在「明法」与「全情」!』

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开创新局的魄力,『若在本将军治下,国母若行此悖逆,当先明正典刑,以儆效尤!其后,若庄公仍有孺慕之情,可于法度之外,另辟静室奉养,使其安度余生,此乃「法不容情,情不废法」!何须效那「掘地见泉」,行掩耳盗铃之举,徒留后世争议?』

法不容情,情不废法!

这在后世相当常见的字眼,在大汉却是极少提及。

毕竟在大汉三四百年期间,『亲亲相隐』才是政治正确。

斐潜彻底跳出了传统经学关于『孝』与『礼』的窠臼,以清晰的法治思维和务实的人情处理,给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却又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案。

柳珩众人目目相觑。

这格局,这气魄,这见识……

这哪里是什么替身?!

这分明是胸有丘壑、锐意革新的一代雄主!

柳珩等人脸上的疑虑、矜持瞬间被极度的震惊和敬畏取代!

他们彼此对视,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置信的光芒……

程昱发出的消息,是假的!

眼前这位,气度恢弘,引经据典如数家珍,剖析史事鞭辟入里,更兼有开创新理之雄心……

除了骠骑将军斐潜本尊,谁还能有如此风采?!

『噗通!』

柳珩再无半分怀疑,激动得浑身颤抖,率先离席,深深拜伏于地,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敬服与激动,『大将军!真……真神主降世也!小子狂妄,竟受奸人蒙蔽,妄测天颜!将军学识如海,胸襟似天,更兼革故鼎新之宏愿……河内柳氏,愿举族追随将军,效犬马之劳!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其他跟着一同前来的河内士族子弟,也是纷纷跪倒,心悦诚服的齐声高呼,『愿追随骠骑将军!』

斐潜起身,亲手扶起柳珩,然后让其他人也起来,笑着说道:『诸位请起……河内乃文脉所系,本将军寄予厚望。望诸位秉持「三实」之心,祛逆行顺,共襄盛举,为华夏,为黎明百姓,再兴大汉!』

此等聊聊之语,此刻听在柳珩等人耳中,却宛如千钧。

斐潜并未久留,温言勉励几句后,便道:『原本应是给诸位接风,然本将军实在是军务繁冗,尚需巡视他处,只能是留待下次吧……河内之事,诸位俊才当戮力同心,不负桑梓。』

柳珩等人当然也不能说什么,毕竟他们也不差这么一口吃的,今日来见骠骑,也不是为了吃一顿饭,于是自然纷纷表示,军务为重云云……

柳珩等人,恭恭敬敬的将斐潜一路送至庄园门口,望着斐潜翻身上马,看着那挺拔的身影在夕阳余晖中更显威严。

马蹄声起,一行人迅速消失在烟尘之中。

『将军……真乃神龙见首不见尾!』

久久之后,一位士族子弟望着远处的烟尘,喃喃道。

柳珩也是呆呆而立,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

忽然,他忽然想到程昱散布的『替身』谣言,不由得一股无名火升腾而起!

他娘的,要不是自己亲自再跑这么一趟,说不得就被这老匹夫给骗了!

柳珩转过身,看着其他的河内士族子弟,脸上露出了一些冷笑来,『诸位,诸位!可曾记得那程昱老匹夫之言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