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文学网www.86wenxue.com

"是啊,怎么过?"

周晚说着,叹了口气。

易年笑了笑,拍了拍周晚的肩膀。

"好好过…回吧…"

……

寅时刚过,皇宫的朱墙下便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笼。

执事太监们捧着红绸匆匆穿行在廊柱间,将那些绣着"福"字的绸缎挂上檐角。

小宫女们踮着脚擦拭窗棂,冻得通红的手指在琉璃上留下一串串雾气。

就连平日不苟言笑的带刀侍卫,今日的铠甲下也露出了红色的里衬。

这是北祁人过年的传统,讨个驱邪纳吉的彩头。

易年坐在暖阁的矮榻上,透过雕花窗棂望着外头忙碌的景象。

蒸腾的白雾从膳房方向飘来,裹着蜜饯和年糕的甜香。

远处隐约传来小太监们嬉闹的声响,似乎是谁偷吃了一块灶糖,正被管事追着跑。

"你这道旨意可把内务府忙坏了…"

周晚拎着个食盒推门而入,蟒袍下摆沾着几点面粉。

"御膳房连夜蒸了三千个金银馒头,就为凑够你要求的‘每人一份’…"

食盒打开,露出两碗冒着热气的饺子。

易年接过筷子,突然笑了,开口道:

"青山过年时候,小愚总会多包一屉素馅的。"

用筷子尖点了点碗底,"就因为我师父不爱吃肉。"

周晚夹起个饺子,热气模糊了他的眉眼,开口道:

"我老爹以前过年时候也会包饺子…"

声音低了下去,"虽然馅料总是太咸…"

两人沉默地吃着,暖阁里只剩下筷子碰触瓷碗的轻响。

……

"陛下,您看这样挂可好?"

老太监颤巍巍地捧着副春联候在门外。

红纸上的墨迹还未干透,写的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寻常百姓家最常见的吉祥话,与皇宫惯用的"海晏河清江山永固"截然不同。

易年走到檐下,伸手抚平春联的边角:"左边再高些…"

这一幕让周围宫人都愣住了。

在他们的记忆里,先帝从不会亲自过问这些琐事,更不会站在风雪里为一个太监调整春联位置。

有几个年长的宫女偷偷抹了抹眼角,这样平易近人的天子,她们伺候了一辈子都未曾见过。

"红包准备好了吗?"

易年突然回头。

周晚拍拍手,立刻有小太监抬进来三口樟木箱子。

箱盖掀开的瞬间,满屋都是簇新的铜钱味儿。

不是宫中惯用的金瓜子,而是用红绳串起来的普通铜钱,每串正好一百文,取"长命百岁"之意。

"按你说的,从我的俸禄里出的…"

周晚压低声音,"没动国库…"

易年点点头,突然抓起几串铜钱塞给最近的小宫女:

"去买糖吃…"

那丫头吓得直接跪在了地上,捧着铜钱的手直发抖。

还是周晚看不下去,把人拎起来笑道:

"怕什么?咱们陛下在青山镇当大夫时,逢年过节还给孩子们发糖呢…"

到了晌午,整个皇宫都浸在喜庆的红色里。

廊下的冰棱被缠上了红绸,枯树枝头挂着绢做的梅花,连石阶两侧的石狮都戴上了绣球。

最热闹的要数御膳房外的空地,几十个炭炉同时蒸着年糕,甜香飘出去三里远,惹得宫墙外的小孩们扒着缝隙直咽口水。

易年和周晚蹲在偏殿的台阶上,像两个偷闲的杂役。

"记得小时候过年…"

易年掰开块枣糕,热气在他睫毛上凝成霜,"师父总让我去给村里几个孤寡老人送饺子。有一年雪特别大,我摔了一跤,饺子全糊在了雪地里…"

周晚噗嗤笑出声:"然后呢?"

"哪有然后,总不能因为这么点儿事儿打我一顿吧…"

周晚笑了笑,说着也是。

几个小太监正合力竖起一根竹竿,那是准备挂天灯的。

竹竿顶端绑着的红布在风中猎猎作响,像极了圣山那天飘扬的令旗。

从宫门方向传来声音,打断了他们的谈话。

是民间傩戏班子进宫献艺了,戴着狰狞面具的舞者踩着高跷,将"疫鬼"赶得满场乱跑。

小宫女们躲在柱子后偷看,笑得花枝乱颤。

在这片欢声笑语中,没人注意到台阶上的两人好像做着什么谋划。

夜幕降临时,第一盏天灯升上了夜空。

易年站在广场上,看着越来越多的灯火飘向北方,那是百姓在祭奠战死的亲人。

夜风送来孩童的嬉闹声,夹杂着零星的爆竹响。

恍惚间,仿佛回到了青山,听见私塾的孩子们在唱: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酒坛泥封拍开的声响格外清脆。

易年接过酒碗,看着月光在酒液中碎成银屑。

"上次好像还是和七夏在南屿过的年…"

两人碰了碰碗,各自咽下满口辛辣。

团圆饭本该有很多人,可现在,偌大的皇宫里只剩下两个对饮的影子。

"敬还在奔波的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周晚突然举碗向月。

"敬回不来的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