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文学网www.86wenxue.com

孙伏伽是前朝的进士,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李道宗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意思瞒不过孙伏伽的眼睛。

“说的就是嘛,从海上到林邑,乃至于南海郡,就算有些风浪,行程却能缩短一多半,去往南边的话,广州,林邑以后都将是必经之处。

李大亮初到任上,许还在梳理地方政务,李道宗却已想着在林邑开埠了,先了广州一步。

那么之前征伐真腊之举,便可以视作为准备,不成的话,也能有回朝述职的借口,盘算的很精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至此孙伏伽不再妄加评说。

李道宗出身陇西李氏,就算已经另立门户,陇西李氏的印记却还鲜明,当初派他率军平定交州,之后顺势建立南海都护府。

有赏功之意,却也在林邑那种蛮荒之地蹉跎了不少年,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如果李渊在位,李道宗定然不会落得如此境地。

如今皇帝评论几番,话里的意思模棱两可,好的赖的都让皇帝说了,孙伏伽便不会接皇帝的话茬,议论这样的外臣了。

…………

“召吏部尚书王泽入见……”李破随口吩咐,看了看天色,又道:“引他到两仪殿来见朕吧。”

李破起身,稍稍伸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肢体,到了饭点了,这一天天的过的可真快。

皇帝要下班去用晚饭了,意味着殿内的近臣们也能回去了,大家立即开心的纷纷起身恭送皇帝离开。

来到殿门处,宫人聚了过来,李破却突然站定,回身问道:“褚遂良回来了吧?”

元贞七年,褚遂良出京公干,这一去就是两年。

这是褚遂良自己的锅,他在散骑常侍任上,上抚远人诸策书,深有见地,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由此褚遂良在朝中名望大增,随即便被李破派往西北,顺便迎接一下逃来大唐的高昌王后宇文玉波。

褚遂良到了西北,除了代皇帝巡视西北各部之外,主要还是和凉州总管李武一道,处置吐谷浑,羌族各部事宜。

两年多的时间里,褚遂良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才能和精力,足迹遍布灵州,张掖,西海,高地等西北部族放牧,耕种之地。

对西北的部族恩威并施,很好的贯彻了他所上诸策的核心思想,不论是凉州总管府上下以及地方上的官员,还是军中将领们,都对褚遂良赞誉有加。

功绩也很显着,近两年来,西北颇为安定,各个部族再没有上演前隋时降了又叛,叛了又降的戏码。

当然了,这里面主要还是唐军各部驻扎于西北紧要处,能够有效的威慑西北部族的缘故,但褚遂良在其中也功不可没。

按照褚遂良上书所言,吐谷浑和羌族各部上缴税赋,一如中原之民的日子已经不远了,而且影响渐渐扩散。

一些铁勒人的部落正在向南迁移,投靠大唐的铁勒部落也不是一个两个了,而西域战事也为此提供了契机。

突厥人大肆攻伐,征召铁勒诸部随军,压榨的非常厉害,收获却不愿跟一些小部落分享,让一些铁勒部落怨言载道,纷纷迁移。

另外就是曾经西突厥治下的部族,因为不愿受突厥王庭辖制,也东来投唐,其中最多的就是回纥人。

他们世代在天山南北放牧,是铁勒诸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突厥人内讧的时候,他们也被分成了两部分。

一部分在土拉河畔游牧,一部分则在西域受西突厥汗帐辖制。

而在西突厥败亡的今日,很多参战的回纥部落残部逃来了大唐,去年的时候,李破还饶有兴致的封了一个回纥部落的小可汗,并下诏把他们安置在了昆仑山北麓。

可以说西域战事的外溢效应同样在影响着大唐,让西北的局面比辽东还要复杂的多,那边杂七杂八的部族太多了。

西域本来就是个大杂烩,其中还有一些来自波斯,南亚,甚至是后来人认知中的东欧的人种掺和在里面。

比如说今年来到大唐的吐蕃人商队中,就出现了一些具有明显的高加索人种特征的奴隶,都是吐蕃商人好不容易从西域弄到的。

主打的就是一个新鲜,和后来人的认知不同的是,这些人种并不比唐人更加高大强壮,不论男女体毛却分外旺盛。

让人很是嫌弃。

大家一瞧,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鲜卑人,鲜卑人的祖先应该是来自漠北北边的寒冷地带,在人种上确实相近。

只是如今和汉人通婚已久,特征已不明显,像宇文玉波就还具备以前鲜卑王族的一些特征,只是这样的人已不多见而已。

…………

总的来说,褚遂良在西北干的还不错,也难怪刚回来就能被李破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