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文学网www.86wenxue.com

瘦小汉子轻轻推开门,本能的左右看了看,在唐俭心腹仆从的注视下,他慢条斯理的整理了一下衣袍,迈着方步走了。

唐俭在书房中安坐了一阵,脑子却没闲着,他其实也知道,随着日子这么一天天过去,希望只会越来越渺茫。

可又有什么办法呢,本来一些事计议的好好的,长孙顺德那些蠢货却突然坏了事,要不是他向来谨慎,下场也定和旁人无异,不是抄家灭族就是流放岭南。

对了,现在大唐流放罪囚的地方又多了,比如海外的扶桑,之后辽东也定然是罪囚的好去处,还有南方的林邑,西北的高地,山南等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真是一处比一处远,一处比一处荒凉,去了的人基本上都是九死一生的结果。

大唐越来越大了,其实在大唐灭亡吐蕃之后,除了收山南三国为附属之外,北边的高地地区划归西海郡,大唐的疆域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前隋。

唯一还不能跟前汉相比的就是,北方草原还在突厥的控制之下,前汉则灭亡了匈奴,建立了漠北都护府,顺便也把西域纳入了进来,立下了西域都护府。

汉王朝的强大是无与伦比的,在华夏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如今大唐与之相比,在收复辽东之后,疆域上也只缺草原一块,实际控制的领土却已超过前汉无疑。

只是在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还需多多努力。

…………

长安作为大唐的心脏,想要在这里掀起有悖于大势的风浪,却是越来越难了。

直到唐俭见到李思行府上的管事,看过李思行的亲笔书信,唐俭心中大喜,李思行对于唐俭来说,是晋阳故人,一直是唐俭极力拉拢的对象。

只是李渊已亡,正所谓树倒猢狲散,还留下性命这些人散落于各处,丢官罢职的稀松平常,有些当初保住了官职的,也大部分都投在了长孙顺德门下。

元贞七年,长孙顺德事发,这些人也都倒了霉,说是洛阳旧党,实际上还有很多是伪唐降人。

反而是李思行这样备受冷落,没什么门路的人再次幸存了下来。

…………

“回去告诉李将军,吾等本就同出一源,今日愿为我臂助,让他安心做事,我唐茂约定不负他美意。”

那管事唯唯称是,唐俭又问了几句,也就知道这只是个送信传话之人,便不再多言其他。

命心腹把人送走,唐俭心下轻松不少,他看重的自然不是李思行这个人,而是他的职位,左监门卫长史。

搁在以前,这是给皇帝看门守户的要职,非亲信之人不能任之。

只是现在发生了变化,羽林军才是皇帝亲军,左右监门卫沦为了摆设,好像离废弃也只是一步之遥了。

不过摆设归摆设,这不左右监门卫还在呢嘛。

在这个时候李思行传书过来,唐俭身在兵部,哪里会不明白李思行的意思?不过是眼见升迁无望,想着投靠他寻个出路罢了。

此事还得好好谋算一番,他和李思行曾经是同僚,虽不怎么相熟,可对其人品还是略知一二的,这人用用可以,却并不值得信任。

…………

元贞九年九月中,李道宗的捷报终于艰难的到达了长安。

这个时候长安下了冬天第一场大雪,整个长安一片素白,天气也骤然冷了下来。

相比辽东捷报,李道宗率军破真腊国都,诛杀真腊国王的消息只能算是锦上添花,因为辽东对于中原帝国的战略意义远不是真腊这种东南小国可比。

真腊闹腾的再凶,对于中原王朝来说,也只是池塘里的鱼,蹦跶几下也就完了。

事实上也是如此,李道宗的南海都护府兵不过数千,顺手就把真腊给灭了,当年征氏姐妹叛乱,汉军不也是兵到即除?

所以说和李道宗想的差不多,朝堂上的人们,对南方小国的兴亡并不感兴趣,在大家印象当中,那里和岭南一样,都属于烟瘴之地。

拿下来没什么好处,只要恭敬些,像扶南那样时不时奉上岁供,给大唐脸上增添些光彩,那就不妨和气些。

李道宗不声不响的却把真腊给灭了,李破只感觉很稀奇,他也不知道如今东南亚那边的人是不是在树上待着。

李道宗在捷报中,对真腊做出了比较详尽的描述,听上去却是比草原上还要强上许多,至少人家能耕种,还能兴修一些简单的水利设施,同样也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体系。

这可比只知道放牧,抢掠的草原部族文明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