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老王为难怎对儿徒 (1 / 2)
86文学网www.86wenxue.com
第八九〇回 老王为难怎对儿徒
西魏王李密带着副军师李玄英来长平王府要探望老王爷邱瑞。
邱老王爷现在在府上背着手是来回直转悠,坐立难安呐。因为大军去打虎牢关了。虎牢关守将那是自己的义子、徒弟四宝大将尚师徒:不知未来师徒他的命运如何呀?如果说把师徒给擒来了,拉到我面前,我怎么说降他呀?知子莫若父,知徒莫若师啊。邱瑞知道,自己这个徒弟你别看平常对自己是百依百顺,自己说什么是什么。平常,自己也拿这一点来欺负徒弟——欺负徒弟?这人呢,都会欺负人,尤其是看谁老实,哎,都会欺负人家。为什么呢?这也是人的一个阴暗心理在作怪吧。长平王邱瑞对徒弟更是如此,他本身是师父,他对师道尊严看得特别重。然后,他内心里头也认为:如果没有自己,哪有你尚师徒今日啊,你早就冻饿而死了。你是我从街上捡来的一苦孩子呀,我给你吃、给你喝,教给你武艺。后来,我又举荐你成才。然后,又帮着你结婚,帮着你成家。可以说,你有今天,全部拜你师父、你义父我所赐啊!你有什么理由不听我的呢?再者说了,我给你的一切建议都是为你好。所以,在尚师徒这里,老王爷历来说一不二。老王爷的建议那是不允许尚师徒说半个“不”字的,这就叫做强势!
要么咱一直提呀:本套《隋唐》里边的几对干父子,各有各自的渊源,每个人处事方式都不一样,每个人处理这种义父子关系也都不一样,因为每一个人个性不一样。
靠山王杨林跟秦琼,这一对是相爱的。说相爱相杀?不!这一对不杀。这一对真正是彼此爱对方、彼此尊敬对方。杨林即使觉得自己某个建议是真正的为秦琼好,但秦琼不接受,杨林也不大怪罪秦琼。杨林会把这件事情暗地做好了,等待一个机会,他相信他的叔宝儿迟早有一天能够领略他的苦心,这是杨秦这对父子;
还有丁、罗那对父子呢?咱马上也讲到了,丁彦平和罗成这一对那是相杀的,没有什么爱。本来开始,这父子关系就建立在一种赌气、嫉妒的心理上,那是建立在丁彦平跟他徒弟、那双枪乎尔复分裂的基础上——我让你乎尔复看看:没有你,还有别人!别人蹦着高儿乐呵呵地得跪在我面前拜我为义父,叫我一声爹!你算老几呀?气这乎尔复的!丁彦平本来就是个独老头子。他认为,自己的徒弟也好、自己的儿子也好,都是自己的东西,私人用品,自己的奴隶,必须听从自己的言语。不服从,我让你万劫不复!你这就叫做背师灭祖。所以,丁彦平走极端;
邱、尚这对父子又不一样。邱、尚这对父子两个人之间是饱含亲情啊。尚师徒是真把邱瑞当老爹,邱瑞是真把尚师徒当自己的亲生儿子,彼此也是相爱的。但问题是,他这种爱也带有一定的扭曲。扭曲什么呢?就是邱瑞大家长作风深重。这一点,介于杨林跟丁彦平之间,他没有丁彦平那么独,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孩子不允许对自己说任何一个不字,否则的话,我就把你掐死、我就要打压你,这一点倒没有。但是,你必须听我的,不听我的不行,我这是为你好!而且,邱瑞所做的确确实实从他的角度上来说是对晚辈好、对孩子好,他没有坏心眼儿。他跟丁彦平不一样。丁彦平是:“我得把你掐死,我给你设个套把你弄进去!我看着你背叛我会落个什么下场!我心里痛快。”这一点,邱瑞做不到。邱瑞一定是:“孩子你什么都别管了!你爹我把所有的事儿全给你趟平了,你就按照我指的这条道去走,保管没事儿!别的别考虑!对你来说呢,就一个字儿——信!信我就行,走就行,不用考虑!我,你还信不过吗?你爹我绝对不会害你的,想那么多没用,走走走走走走……”不由得你不走。你不走,他可能生气了。“嘿呦!你爹我还能害你呀?你娘还能害你呀?哪有害自己孩子的父母啊?”但是,世界上这种父母还真居多,总把自己的意识认为是最正确的,必须强压给孩子,认为是对孩子好。但问题是,你的意志不一定是人孩子的意志;你选择的路,不一定是人家非得走道路。你可以去建议,你可以给他展示这条路好——你看看,比你那条路好吧?但是,你不能强压给他,你不能以家长作风,铁着脸:“你必须这么做!不这么做,咱们断绝父子关系!”在这一点上,邱瑞做得不好。那也是幸亏遇到尚师徒这样一个人。尚师徒真不愧是个正人君子。这个人对父母的话一般不反抗。也就是说,尚师徒这样的人往往会被人称之为“好孩子”。父母之命,那不能违抗。违抗,那就是不孝啊——只要是我能接受,哪怕我咬着后槽牙接受呢,我也一定接受!我只要能不反抗就不反抗。别让老人发愁,别让老人伤心。顺者为孝,谁让自己做儿女呢?那就得听老人的话。别惹老人伤心,这是做儿女的义务责任。他自己会劝自己。也就是说呀,对他来说,有一些愚忠愚孝思想。在父母跟自己发生矛盾的时候,不敢活出自我,不敢说:“我应该这么做,我认为你们错。”不敢这么说。也正是因为他这个性格,所以,邱瑞更加有些得寸进尺,老是板着脸:“你应该这么做、那么做!”老是给他儿子指挥。那么也正是如此,潜移默化尚师徒也深受老人的影响。像这样的孩子一般不会有太大主见。遇到一些事情,往往寻求自保,明哲保身,你好我好大家好,往往会有这样的性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所以,您看吧,每个孩子的教育都是不同的。家庭不同、家长不同,这孩子长大成人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法、道德品行也是不同。咱们说书,以古喻今。有人老说:“传统书,老说他干嘛呀?都是古人的事儿。”古人也是人,他的思维、他的行事逻辑、他遇到的一些困难跟咱们今天差不多少。所以,从这三对父子之间,我们当父母的、我们当儿女的也应该反思反思、反省反省,看看我们这个家庭教育到底怎么做?怎么做才健康?怎么做孩子人格才健全?这一点非常重要。
闲言少叙。说:“既然尚师徒是个好孩子,对父母之命基本上不违抗。那为什么邱瑞他还犯愁呢?回头把尚师徒抓住,拎到他面前,他劝说尚师徒投降,不就完了吗?尚师徒又听他的话,这有什么为难的呀?”要么说他有点“欺负”家尚师徒啊。欺负别人的人难道不知道自己在欺负人吗?只不过被欺负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忍自己,那自己有的时候得寸进尺。其实,在自己得寸进尺的时候,内心有时候也有些过意不去,也知道自己有点不对。但是,“我是老家儿,你是我儿子,你就得听我的!”这种思想往往会遮掩住自己的反思。然后,一挺胸脯,“我做得对!”其实啊,这种反思,自己也是知道的。邱瑞也知道自己老欺负这孩子,老是替这孩子拿主意做主,这孩子也是个好孩子,从来没说过不,哪怕有些不高兴,我一瞪眼,把措辞写的严厉一点,这孩子也都会屈从。但是,还是那句话,知子莫若父,知徒莫若师,他知道尚师徒可是个愚忠愚孝之人,大是大非面前够呛啊。尚师徒对大隋是忠心耿耿啊,让他反叛大隋投降瓦岗西魏,这可是大是大非呀。在这个问题上,他未必能听我的。别忘了,有前车之鉴呢!邱王爷就想起了大隋灭南陈的往事。
咱在前文书也说过,邱瑞本来是南陈之臣,南陈大将,手握兵权。尚师徒当时也是南陈的那么一个小将军。后来,大隋朝发大兵要灭南陈,三方定五王,双方进行谈判,邱瑞等于临阵倒戈了,投降了大隋。大隋这才给邱瑞封为长平王,世袭罔替。邱瑞投降了,但尚师徒当时没跟邱瑞在一起,在其的地方抵抗大隋呢。
邱瑞说:“我去说降我这个徒弟、我这干儿子。我过去,他准保投降!”把大话也扔出去了。
结果呢,邱瑞见到尚师徒,要说降尚师徒。尚师徒是宁死不降!告诉邱瑞:“父亲呐,师父!您一直教导孩儿我忠君爱国。为什么现在国难当头,让我投降呢?我誓死不降!”
邱瑞把嘴皮子磨破了,把眼珠子瞪裂了,恩威并施,软硬夹攻。但是,尚师徒也不为所动,“我不能当二臣。我不能当反叛。师父,爹!您说别的都可以。这一点,恕孩儿我不能从命!”
最后,弄得这邱瑞下不了台。邱瑞一着急,就把肋下所悬挂的宝剑拽出来了,横搭颈嗓咽喉,说:“尚师徒!我问你最后一句:你投不投降?你要是我的儿子,你还认我这个爹、认我这个师父,你就赶紧投降,算是投降我了,还不行吗,啊?!你要不投降,咱父子恩断义绝!我呢,也不愿活在世上了,我就在你面前自刎身亡!我自杀!我不活着了!你投不投降?投不投降?!”
尚师徒一看,当爹的要玩命。还是那句话,尚师徒是好孩子呀,哪能见老家儿玩命啊,哪能见爹死在儿子面前呢?尚师徒当时没办法,“当啷”一声,把这兵器扔了,跪倒在地,“爹,您把宝剑放下,孩儿愿降。您千万不要伤了您自己呀!”
“哎——嘿嘿嘿嘿……”邱瑞当时乐了。“好孩子!这就对了,顺应历史大潮啊!好!”
就等于,邱瑞当时玩这么一手,用自己的性命来逼着尚师徒投降。原来没想那么多呀。没想到,短短一二十年,这件事情还会再次发生,再让尚师徒背隋投魏。哎呀……邱瑞心说:这话,我说不出口啊。我自己可以投降,这没关系,我对这玩意儿不在乎,我又不是你大隋的人,我是南陈的,我爱投降谁投降谁。但是,我劝我这徒弟再投降西魏——师徒这孩子性格太耿直了,他要是不同意,我还得逼他。我不愿意逼他了。为什么呢?因为现在跟过去不一样。我投降岗山,那是因为我实在在大隋待不下去了,那宇文化及要害死我,没办法,找个地方先待着。其实,我也未必看得起瓦岗,我只不过先把性命保住。那么,现在让我劝我徒弟投降西魏,这跟当时我劝降我徒弟投降大隋不一样。当时,真的天下大势已定,大隋眼看着就要得天下,南陈不行了。故此,我这才劝我徒弟。可现在,那李密能得天下吗?李密能统一四海吗?这我可说不准。再加上我本身对这李密就有成见,我是掐半拉眼角看不上这个人。我认为他外君子内小人!我都不甘心,让我徒弟投靠他呀?我怎么说降我的徒弟呢?面见我的徒弟,我怎么张这个口啊?到那个时候,除了尴尬,还只能是尴尬呀。所以,最好我们俩不见。但是,如果见不着师徒,那就意味着师徒战死沙场了。我的儿,咱俩就永别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人老多情啊,邱瑞能不难过吗?所以这几天,邱瑞一直都没睡好觉啊,每天就背着手在这王府当中来回直溜达,不知道未来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