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未必在某之下 (1 / 2)
86文学网www.86wenxue.com
苏羽端坐案前,指尖轻轻叩击着案上的青铜酒樽,目光落在刘备身上时,带着几分审视。眼前的男人身着一袭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腰间束着朴素的牛皮腰带,脸上挂着温和的笑意,只是那双垂在身侧的手,指节分明且带着薄茧 —— 那是常年握剑、劳作留下的痕迹,与他此刻温和的姿态形成了微妙的反差。
“玄德公不必多礼,” 苏羽抬手虚扶,声音平淡无波,“深夜到访,不知有何见教?”
刘备顺势起身,目光不着痕迹地扫过营帐内的陈设。这营帐算不上奢华,案上摆着一卷摊开的《孙子兵法》,旁边放着半块啃剩的麦饼,墙角立着一把铜剑,剑鞘上还沾着些许尘土。这般简朴的模样,倒与传闻中那位在曹操麾下备受礼遇的 “子翼先生” 有些不符。
“实不相瞒,” 刘备在苏羽对面的草席上坐下,语气诚恳,“备今日在曹司空帐中,听闻先生对当前战局的见解,深感钦佩。故而冒昧前来,想向先生请教一二。”
苏羽心中冷笑。他自然不信刘备只是单纯来 “请教” 的。如今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局势胶着,刘备虽暂投曹操麾下,却始终心怀异志。此前衣带诏之事虽未败露,但其与董承等人的往来,早已引起曹操的猜忌。此刻刘备深夜来访,恐怕不只是为了探讨战局那么简单。
“玄德公客气了,” 苏羽端起酒樽,浅酌一口,“某不过是随口妄言,怎当得‘请教’二字。况且玄德公久经沙场,对战局的洞察,未必在某之下。”
刘备闻言,脸上的笑意更深了几分,只是眼底的光芒却愈发深邃:“先生过谦了。备虽有几分战场经验,却不如先生那般运筹帷幄。就说前日白马之战,先生建议曹司空声东击西,派张辽、关羽二将突袭颜良大军,一举解了白马之围。这般妙计,备自问是想不出来的。”
苏羽指尖一顿,面上依旧平静:“那不过是某侥幸猜中了颜良的用兵习惯罢了。颜良虽勇,却刚愎自用,轻视敌军,此乃兵家大忌。曹司空能采纳某的建议,才是取胜的关键。”
“先生此言差矣,” 刘备摇头道,“良策还需明主采纳,但若非先生提出,纵是曹司空有天纵之资,也未必能想到这般巧妙的计策。说起来,备倒是好奇,先生既有如此才学,为何甘愿屈居曹司空麾下,做一个不起眼的幕僚?”
这话一出,营帐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起来。苏羽抬眸看向刘备,目光锐利如刀:“玄德公这话是什么意思?曹司空知人善任,待某不薄,某为何不能辅佐他?”
刘备脸上的笑容不变,语气却带着几分试探:“先生误会了,备并非质疑先生的选择,只是觉得,以先生的才能,若能遇到真正能施展抱负的明主,必能成就一番更大的事业。曹司空虽雄才大略,但其麾下人才济济,先生纵有才华,恐怕也难以得到完全的信任与重用。”
苏羽心中了然。刘备这是在试探他的心意,甚至想拉拢他。他不动声色地将酒樽放在案上,发出一声轻响:“玄德公这话,可是有些逾矩了。某如今是曹司空的幕僚,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断不会做出背主之事。玄德公若是为了此事而来,恐怕要失望了。”
刘备见状,并未气馁,反而叹了口气:“先生忠心耿耿,备深感敬佩。只是备近日观曹司空行事,总觉得他虽有争霸天下之心,却少了几分仁厚。前日攻下徐州时,曹司空下令屠城,致使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这般行径,实非明主所为。先生心怀天下,难道能眼睁睁看着百姓遭受这般苦难吗?”
苏羽眉头微蹙。刘备这话,倒是说到了点子上。曹操屠城之事,确实是其一生的污点,也让许多有识之士对他望而却步。只是刘备此刻提及此事,显然是想借此动摇他的心意。
“玄德公此言,某不敢苟同,” 苏羽沉声道,“乱世之中,征战难免会伤及百姓,这并非曹司空一人之过。况且曹司空屠城,也是为了震慑敌军,防止日后再有人顽抗,从长远来看,或许也是无奈之举。反观玄德公,当年在徐州时,不也因为实力不济,弃城而走,致使百姓落入吕布之手吗?”
刘备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又恢复如常:“先生所言甚是,备当年确实有愧于徐州百姓。只是备心中始终惦记着百姓,若有一日能成就大业,必当以仁治国,让百姓安居乐业。不像曹司空,虽有治国之才,却过于残暴,这般下去,恐怕难以得到天下人的拥护。”
苏羽看着刘备,心中不禁感叹。这刘备果然是个厉害角色,几句话便将话题引到了 “仁政” 之上,既凸显了自己的优势,又贬低了曹操。若换做旁人,恐怕早已被他说动。
“玄德公的志向,某深表敬佩,” 苏羽语气平淡,“只是天下大势,非一人之愿所能左右。如今袁绍势大,曹操虽处于劣势,却也并非没有胜算。玄德公此刻应该做的,是辅佐曹司空共破袁绍,而不是在这里与某探讨谁是明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备眼中闪过一丝失望,随即又恢复了温和的神色:“先生所言极是,是备失言了。只是备心中始终有些疑虑,想向先生请教。如今袁绍拥兵数十万,粮草充足,而曹司空麾下兵力不足,粮草也日渐匮乏,依先生之见,这场官渡之战,曹司空真的能取胜吗?”
苏羽知道,刘备这是在打探曹操的虚实。他沉吟片刻,缓缓道:“战争之事,变幻莫测,胜负并非只取决于兵力与粮草。袁绍虽强,却内部矛盾重重,谋臣之间互相倾轧,武将也各怀异心。而曹司空麾下,君臣同心,将士用命,虽兵力不足,却个个精锐。况且某已为曹司空献上一计,只要能成功实施,必能扭转战局。”
“哦?不知先生献上了何计?” 刘备眼中闪过一丝好奇,追问起来。
苏羽却不再言语,只是端起酒樽,再次浅酌一口:“天机不可泄露。玄德公只需静候佳音便是。时辰不早了,玄德公若是没有其他事,便请回吧。某还要歇息,明日还要随曹司空商议军务。”
刘备见苏羽不愿多说,知道再问下去也无济于事,便起身道:“既然如此,那备便不打扰先生歇息了。今日与先生一番交谈,备受益匪浅,日后若有机会,还望能再与先生探讨国事。”
“玄德公客气了。” 苏羽淡淡应道,并未起身相送。
刘备深深看了苏羽一眼,转身走出了营帐。待刘备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苏羽脸上的平静才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凝重。
他走到营帐门口,望着刘备离去的方向,喃喃自语:“刘备此人,果然不简单。看似温和无害,实则野心勃勃,而且极善笼络人心。今日他前来试探,恐怕不只是为了打探虚实,更是为了拉拢我。看来日后,必须对他多加提防才行。”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卫兵快步走了进来,躬身道:“先生,曹司空派人前来,说有要事相商,请先生即刻前往中军大帐。”
苏羽心中一凛。曹操深夜派人来请,莫非是出了什么变故?他定了定神,对卫兵道:“知道了,某这就过去。”
苏羽整理了一下衣衫,拿起案上的铜剑,快步走出了营帐。夜色深沉,军营中灯火通明,巡逻的士兵来回走动,气氛显得格外紧张。他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或许即将来临。
来到中军大帐,曹操正端坐案前,眉头紧锁,案上摊着一张地图。看到苏羽进来,曹操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子翼,你来了。”
“司空深夜召见,不知有何要事?” 苏羽躬身行礼,问道。
曹操指了指案上的地图,沉声道:“方才接到探报,袁绍派淳于琼率领一万精兵,护送粮草前往乌巢。乌巢乃是袁绍的粮草重地,若是能一举拿下乌巢,烧毁袁绍的粮草,那这场官渡之战,我们便有胜算的把握了。只是淳于琼此人,虽勇猛有余,却嗜酒如命,防备必定松懈。某想派一支精兵,突袭乌巢,只是不知该派谁去合适。”
苏羽心中一动。乌巢劫粮,这可是官渡之战的关键转折点。历史上,曹操正是派张辽、徐晃等人突袭乌巢,烧毁了袁绍的粮草,才一举扭转战局,击败袁绍。如今曹操提前得知了消息,想要派人突袭乌巢,这倒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司空,” 苏羽上前一步,指着地图上的乌巢位置,“乌巢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淳于琼虽嗜酒如命,但其麾下士兵皆是精锐,防备也未必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松懈。若是派普通将领前去,恐怕难以成功。某以为,此次突袭乌巢,必须派一员有勇有谋、能征善战的大将才行。”
曹操点了点头,赞同道:“子翼所言极是。某麾下将领虽多,但能担此重任的,却寥寥无几。张辽、徐晃虽勇,却缺乏独当一面的经验;夏侯渊、夏侯惇虽有经验,却过于急躁,恐难当此任。子翼,你觉得谁最合适?”
苏羽沉吟片刻,缓缓道:“司空,某以为,关羽关云长最合适。关羽勇猛无比,有万夫不当之勇,而且他心思缜密,做事沉稳,若是派他前去,必能成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