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黄月英 (1 / 2)
86文学网www.86wenxue.com
大明京城,一处清幽雅致的院落。
夜深人静,烛火摇曳,诸葛亮独坐案前,铺开宣纸,研墨润笔。
昔日紫宸殿上面圣的景象、沿途所见的富庶繁荣、田间地头的蓬勃生机,以及那位深不可测的万寿帝君。
千头万绪,最终化作笔尖流淌的墨迹,诉诸于一封寄往荆州的家书。
“月英,见字如晤。”
“亮已随戚将军抵达大明京师,一切安好,勿念。”
笔锋微顿,诸葛亮的目光变得深邃而明亮,他继续写道:
“此番远行,见闻之广,震撼之深,实乃亮平生所未有。”
“昔日于禁区、于大汉,所见多是离乱困顿,民生多艰。”
“然入大明国境,景象迥异,恍如隔世。”
“其田亩之广袤丰饶,远超想象。”
“巨灵番薯遍植四野,块茎硕大如牛犊,寻常稻麦亦穗沉粒饱,灵气氤氲。”
“更令人惊叹者,大明竟以灵植为肥,滋养田地,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致使灵田阡陌相连,灵谷果蔬俯拾皆是。”
“农人面色红润,体魄强健,孩童嬉戏于陇上,老者安坐于庭前,此等‘安居乐业’之象,方是真正盛世。”
“其工造之术,尤令亮心折。”
“街市之上,机关小车自行运转,精巧农具效率非凡。”
“亮曾见一‘巧工坊’,内中器物之妙,思路之奇,令亮亦叹为观止。”
“坊主言,此皆得益于朝廷设立‘天工院’,广纳百家巧匠,尤以墨家为甚,兼容并蓄,推陈出新。”
“陛下雄才,鼓励格物致用,奇技巧思非但不被视为奇淫巧技,反得大力推崇,用以利国利民。”
写至此,诸葛亮眼前仿佛又出现了那个酷爱机关、常能做出令人拍案叫绝之作的明丽身影。
他嘴角泛起一丝温柔的笑意,笔触也更加恳切:
“月英,汝常憾一身所学,无处施展,唯能与亮切磋于草庐之中。”
“然在此大明,亮亲眼见得,女子有才,亦可尽展其长,傲立于世。”
“大明军中有一女将,名曰秦良玉,英姿飒爽,统兵一方,战功赫赫,深得帝心与将士敬重。”
“昔日殿前觐见,其风采气度,不逊任何男儿。”
“朝廷用人,唯才是举,似无分男女之见。”
“亮每每见那些精巧机关,便不由想起汝之巧思。”
“若汝在此,见得此间气象,能与大明工部、天工院之匠宗大家交流切磋,必能欣喜万分。”
“汝之才华,亦必能于此广阔天地间大放异彩,远胜于困守闺阁,埋没于乱世烽烟。”
“此地,方是你施展平生所学之绝佳舞台。”
“此处之机关术,乃活水之源,浩荡之江海,必能令你触类旁通,技艺精进,或可窥得那传说中‘非攻’、‘零贰’之至高境界。”
“念你素志,岂能不心动神往?”
“故吾虽知路途遥远,关山阻隔,仍冒昧相邀。”
“盼你能禀明岳丈大人,来此大明一游。”
“非为夫妻团聚之私念,实为吾妻之才情觅一旷世知音,为你胸中之丘壑寻一倾泻之汪洋。”
“若岳丈允准,可持此信,寻戚家军留守汉州之将领,彼等必有安排,护你周全。”
“纸短情长,书不尽意。万望保重,静候佳音。”
书信写好,以火漆封缄,诸葛亮命随行侍卫以加急渠道送往大汉荆州。
……
荆州,隆中。
黄月英于灯下展读来信,初时眉宇间带着思念与担忧。
然随着阅读深入,她的神情逐渐变为惊讶、难以置信,最终化为浓浓的向往与激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