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放火烧人 (1 / 2)
86文学网www.86wenxue.com
砚明又给赵伯耕请来几位名医,但是,根本没有好消息。
这些京城中颇有名声的大夫,对赵伯耕身上的症状也束手无策。
他们说来说去就一句话:耽搁的时间太久了,若是能早些治,该是有机会治好的。
除了这个结论,倒也不是没有别的收获。
有那见多识广的大夫就说,赵伯耕这状况,是服用了虎狼之药。那药惯常是青楼楚馆的女子用的,她们会在看准了一个恩客后,在熏香中,亦或是饭菜茶水中,放上特置的药物,这些药物有催情的作用,以此让恩科对女子欲罢不能。
要说其余一些大夫,为什没诊出这个病因,那也是有原因的。
概因为三教九流中,娼妓排在最尾,尚且在戏子、鼓手,搓澡剃头匠等人之后,而这些有名的大夫,要么家学渊源,要么天赋极高,不能说全都是眼高于顶之辈,但基于世俗等原因,他们爱惜羽毛,轻易不会去给妓女诊脉。
就见这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夫,特别叮嘱说,“若是尊家已经有了子嗣,这病妨碍倒不大。它只会影响男子生育,对男子本身的身体却无太大影响。但若想治愈……实在不成,可去求一求常去秦楼楚馆诊脉的陈大夫。”
陈家是从别的州府逃荒来的,荒年饿不死厨子,同样饿不死大夫,这一家人逃到京城后,便在京城落了脚。
因为穷,他们是不挑病人的,别管是贩夫走卒,还是妓女响马,只要给钱,他们都给治,许是他们有办法也不一定。
大夫们全都离开了,此时天色也黑沉下来。
但院子中一片静寂,连一道脚步声都没有。
许久后,室内传来赵伯耕的声音,“砚明。”
砚明连爬带滚跑进去,“爷,爷您有事儿尽管吩咐。”
“去善民堂请孙老大夫。”
砚明面色分外为难,“爷,孙老大夫上年扶棺归故里,至今还没归来。”
赵伯耕不出声了,浑身的气息却越发压抑了。
砚明斟酌着说,“爷,若不成,咱们请宫里的太医……”
“你把我的话当屁放了是不是?我之前说过了,此事不可走漏。你是生恐你家爷的丑事不能传的众人皆知?你个混账,我打杀了你!”
砚明再次跪下请罪,头一下一下磕,“那属下这就去陈家请大夫。”
赵伯耕没说可以还是不可以,那就是同意的意思。砚明不敢耽搁,赶紧从地上爬起来,一溜烟跑了。
陈家的老爷子出外诊了,砚明在家中等不及,便亲自跑到一处官员安置外室的院子去找人。
好不容易带了陈家的老爷子回来,那老爷子也是用心的给诊了脉,可得出的结论,依旧是不乐观。
归根到底一句话,耽搁的时间太长了。若是能早些发现,他是有本法让状况好起来的。
老爷子唏嘘短叹,还说赵伯耕,“官人不可贪一时之欢,有些药,说是对身体无碍,但终究是有些影响的。即便是为寿数着想,这些药以后也万不可再用了。”
陈大夫看出眼前这人非富即贵,如何能看不出这药必定不是他自己要服用的。这样的事情他见多了,无一不是被女眷算计了的。
但寻常那些前来求医的男子,症状轻微,而眼前这人因为常年受此荼毒,除非大罗神仙到来,否则,再难有子嗣了。
陈大夫离开,赵伯耕的脸黑的如同乌云罩顶。
他已经从陈大夫露出来的话音听明白,他常年服用此药。
这些药都是后宅女眷用来勾引男子的,而他后宅中,能够常年对他下药的,不过那三五人。
常慧心绝不可能,她有一段日子求子求到魔怔,做梦都在请菩萨赐给她个孩子。况且她好歹也算一个大家闺秀,使不出来这等下作手段。
除了巧娘外的另外两个妾室也不可能。
那两人容貌不及巧娘秀美,人也不如巧娘俏皮可人,他一个月里,能在他们房里歇息的时间不足一天。
那就只剩下巧娘了。
巧娘有机会,有能耐,也确实将他勾的神魂颠倒,曾几何时,他有许多时间与巧娘厮混到天明。
如今再回想当初他是如何与巧娘勾搭上的,那时常慧心怀孕不久,孕吐的厉害,无法伺候他。
男子久旷难挨,若身边没有诱惑且罢了,偏那巧娘每每做出含羞带怯之态,在有一次上茶时,不小心将整杯茶水浇透在她胸前的衣裳上,两人天雷勾地火,一发不可收拾。
那时巧娘应该还没对他用药,毕竟他们的情况与偷情差不多,逮着哪里就是哪里。或是在茶室,或是在花园的假山里,或是在午夜的厢房中。
至于之后,两人女干情暴漏,常慧心将巧娘抬为妾室,当时他正新鲜,隔三差五总要过去一次。
那时候似乎也没有异样。
之后,常慧心又抬了两个妾室,说是体贴他,其实应该是让两人与巧娘打擂台。似乎从那时候起,每次他去巧娘哪里,都更容易冲动,即便是在巧娘孕期,也不依不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伯耕从别院离开时,差不多已经到了宵禁的时候。
他往昌顺侯府去时,还遇到了巡逻的差役。
差役们认出挂在马车上的族徽,倒是没有过多为难,还好心提醒了一句,“最近城中多盗匪,侯爷早些回家是好。”
话落音,这差役被身边的同僚猛扯了一下袖子。他突然惊醒,哪来的侯爷,现在已经被降爵为昌顺伯了。
好在昌顺伯并未与他们计较,马车径直从他们身侧驶过去。
差役轻舒一口气,念叨说,“伯爷脾气还挺好。”
“呵呵,那是懒的与你计较。你也不看看,咱们是那个台面上的人物,和咱们计较,倒是给咱们脸了。行了,不说这些有的没的,赶紧巡逻是正经。”
一行人又有条不紊的忙碌起来。
等赵伯耕回到昌顺伯府,府里大部人已经休息了。
一路走进内院,就见处处都是漆黑的。只零星的在各个角门处,有一两盏灯笼给人指路。
这都是老夫人要求的。
老夫人说,“深更半夜都去休息了,点那么多灯笼不破费么?那是给谁指路呢,给贼么?”
于是,灯笼就熄灭了,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可常慧心掌家时,别说是沿路的灯笼都亮着,就连灶房、门房和各个院子的进出口处,都灯火通明。
尤其是灶房,夏天要常备着绿豆汤,给府里的下人解暑用;冬天更是时时备着姜汤,以便染上风寒的丫鬟婆子,有了症候赶紧来喝一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