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文学网www.86wenxue.com

许昂说到做到,接下来的几天,他天天泡在收购农田的事上,忙得脚不沾地。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吃过早饭就下地去调研,中午就在田埂上吃点干粮,晚上天黑了才回来,有时候还要熬夜整理账目,连衣服都顾不上换。

在卢照邻来之前,河东分行总共收购了五万亩农田。

五万亩听着不少,可要是跟河东广袤的土地比起来,那可就太不够看了,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说句实在的,也就相当于一两个村子的农田总量而已。

大唐实行的是均田令制度,普通男子生下来就能分到八十亩人口田。

这田是朝廷给的,死后要还给朝廷。

还有二十亩永业田,这田是自己的,能传给子孙后代,加起来就是一百亩。

就算是女子,也能分到三十亩农田,要是寡妇,还能多分到一倍,也就是六十亩。

这么算下来,五万亩农田,也就只是五百个成年男子的农田总数而已,实在是太少了。

再看看卢氏和那些大家族...

他们动动手指头,就能拿到上百万亩的农田!

这些田产要么是强占农户的,要么是低价收购的,总之手段很多。

他们还控制着当地的粮价,每年收了粮食,就抬高价格卖给老百姓,赚得盆满钵满。

好在卢照邻带来了四百万贯,这笔钱可帮了大忙。

卢照邻对卢氏恨之入骨,收购农田的时候,那叫一个积极!

每天比许昂起得还早,跑得比许昂还远,只要是愿意卖地的农户,他都亲自上门去谈,价格给得比卢氏高一成。

在卢照邻到来的短短一个月内,河东分行的农田总额就飙升到了二十万亩!

虽说这二十万亩跟世家大族比起来,还是差得远,可至少能派上用场了,也算是有了跟卢氏抗衡的一点资本。

今天天气不错,太阳不算太毒,还吹着点小风,风里带着泥土的清香。

许昂拿着一张地图,坐在马车上,往自家的农田赶去。

马车走在官道上,速度不算快,许昂时不时掀开窗帘,往外面瞅。

到了地头,许昂下了马车,脚刚沾到地面,就觉得一股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气息很清新,还带着点青草的香味,让他一下子精神了不少。

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每个人都顶着日头干活,额头上的汗水往下滴,滴进土里,很快就没了踪影。

春夏交接之际,正是耕种的好时候,要是再耽搁,就会影响粮食的生长,所以农户们就算再累,也不敢停下来。

他们靠种地为生,收成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一家人的温饱!

许昂随便找了个正在耕作的老汉。

那老汉穿着粗布衣服,衣服上打了好几个补丁,手里拿着一把旧锄头,锄头的木柄都磨得发亮了。

许昂蹲在老汉旁边,伸手帮着拔草。

“这位伯伯,您感觉今年的墒情怎么样?”

老汉看见许昂衣着华贵,不敢怠慢,说不定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他们这些佃户,可都要靠着主家吃饭呢!

老汉叹了口气,又笑了笑,脸上的皱纹都挤在了一起:“回小公子的话,以老汉种了几十年地的经验来看,今年的墒情应该相当不错!”

“去年冬天的时候,下了好几场大雪,雪下得厚,把埋在土里的害虫卵都冻死了,主家又让人在地里烧了一遍,还施了肥,土里的养分足,今年的收成,至少也要比去年增产两成!”

他顿了顿,又指了指远处的小河。

“就是有一点不好,咱们这片地,离水源实在是太远了,每次浇水,都得用车子一车一车地把水拉过来,太费力气了。”

“有时候天旱,河里的水少,还得排队浇水,一等就是大半天。”

“按照我们佃户的眼光,要是主家看重这片地,最好先把沟渠挖过来,把水引到地里,这样也能省不少事,庄稼也能长得更好。”

许昂把老汉的话,用炭笔写了下来,

谢过老汉之后,他又起身走访了其他几个佃户,问的都是墒情和水源的事,得到的答案都差不多。

佃户们都觉得今年墒情好,有希望丰收,就是水源是个大麻烦,要是能解决水源问题,收成还能再提高不少。

许昂蹲在田埂上,手里捏着一根狗尾巴草,轻轻晃着。

“果然,水源才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话又说回来,离水源近的农田,根本就没人卖!”

“那些地收成好,旱涝保收,谁愿意卖啊?就算给再多钱,他们也舍不得。要不然,竹叶轩进驻河东这么长时间,也不至于才收购二十万亩农田了,这实在是没办法的事情。”

琢磨了半天,许昂心里有了主意。

修水车!

挖沟渠!

于是,他第一时间派人去收购各式各样的材料,打算在自家的农田上修建水车,除此之外,还派出精干人手,去和周围的村子商议开凿沟渠的事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仅仅两天时间,就完成了预备工作。

许昂干劲十足,召集家里在河东的工匠,迅速将收过来的材料安装成水车,同时,还召集了一大批的佃户,开挖沟渠。

河东分行的二十万亩农田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