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第三次战役 (1 / 2)
86文学网www.86wenxue.com
长津湖战役后不久的一个雪夜,
司令员郭伟带着警卫员巡查部队宿营情况时。
意外发现许多战士宁愿露宿在雪地里,也不肯进入就近的、看似空置的朝鲜民房。
“首长,我们有纪律,不能打扰老乡。”一名冻得嘴唇发紫的小战士坚定地说。
这时,一位朝鲜阿妈妮(老大娘)闻声推开地窖门,看到雪地中的战士们,眼泪瞬间涌出。
她不由分说地拉着战士们往自家地窖里请,里面藏着她仅有的半窖土豆和一小坛泡菜。
郭伟深受感动,但他婉拒了阿妈妮的好意,只是命令部队派卫生员为阿妈妮检查了身体,并留下了一些口粮。
他指着战士们对阿妈妮说:“您的家,我们一定帮您重新建起来,建得比原来更好!”
随后,他转身对后勤部长下令:
“记录:第一兵团铁律——一草一木不取,一砖一瓦必还。
帮百姓重建家园,是我们的第二场战役!”
在后方临时医院,志愿军女军医林雪梅发现一位朝鲜母亲抱着高烧的孩子在雪地里徘徊,孩子的父亲在之前的轰炸中丧生。
林雪梅立刻将母子接进拥挤的医疗所。
这位朝鲜母亲,一直在哆哆嗦嗦的说她没有钱,说的还是朝鲜话。
还好诊所里面有朝鲜的向导,帮忙在旁边翻译。
“我们不收钱!”
“孩子更重要!”林雪梅语气坚定,
“我们来到这里,不就是为了让朝鲜的孩子不再受苦吗?”
孩子的母亲不会说中文,只是流着泪一次次地向林雪梅磕头。
后来,这位母亲主动留在医院帮忙,用她认识的草药知识,协助救治了许多志愿军伤员。
第一兵团的战士们利用战斗间隙,全力帮助朝鲜百姓恢复生产。
在平壤郊外的一片废墟上,龙近水参谋长亲自带头,和战士们一起为一位失去儿子的朝鲜老爷爷重建房屋。
他肩扛木梁的身影,被随军记者拍下,成为了军民情深的历史见证。
上官政委则组织起“助耕小队”,帮助缺乏劳动力的家庭耕种田地。
一位朝鲜老人感慨道:
“我活了七十岁,从未见过这样的军队,打仗像老虎,干农活像老黄牛,对我们像亲儿子……”
在这次抗美援朝中,有泪水,更有遗憾。
连长黄万丰在一次敌机轰炸后的废墟中,救出了一名5岁的朝鲜孤女娇静子。
小姑娘的父母都不幸遇难。
黄万丰和连队的战士们成了娇静子的临时“爸爸”。
他们用自己有限的津贴给她凑出食物,心灵手巧的战士还拆了自己的棉被,为她缝制了一件小棉袄。
娇静子成了连队的“编外小战士”,给艰苦的战斗生活带来了许多欢乐。
未来两年后,部队轮换回国,规定不允许带朝鲜孩童回国。
黄万丰万般不舍,只能将娇静子托付给当地一位可靠的乡亲,并留下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和用品。
分别时,娇静子似乎明白了什么,把碗里的食物默默夹到黄万丰碗里。
这个小小的举动,让这位在战场上从未退缩的硬汉连长瞬间红了眼眶。未能带娇静子回国,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和永远的牵挂。
军民之间的情谊是双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