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文学网www.86wenxue.com

王守义没有辜负范知行的苦心栽培。

宣文年间,他曾率领着大周的军队,打了几场漂亮的胜仗。

甚至还将江南一位藩王的叛乱给迅速镇压了。

使这场叛乱没有成为星火燎原之势。

可是,就当王守义要大展宏图之际。

由范知行领导的宣文新政失败了。

大周积弊日久的三冗问题,仍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此前,王守义早就与范知行讨论过这个问题。

革新除旧,要由内而外,要润物细无声。

说白点儿,就是王守义在批判范知行的改革太理想主义,不切实际。

范知行岂能不懂这个道理?

只是,大周的财政、军事、经济、民生等各种问题,都到了濒临灭绝的临界点,可谓积重难返。

如果不激进,不大刀阔斧,抱着能改一点儿是一点儿的心态去做这样一件事。

岂能有所成?

也就是说,范知行一早就知道宣文新政会失败,但他依然要那么去做,为的,是给大周王朝续命。

然后,他再去等一个听话的皇帝上位。

但有时,一些事,往往不能如人所愿。

赵长青看起来听话,可一旦坐上那个位置以后,便就彻底变了。

扶持先皇留给他的政治资源——申九千,让其与范知行打擂台。

他坐收渔翁之利,将权倾朝野数十载的范知行手中权力一削再削。

当初宣文新政的失败,虽然也给大周续了命,但是由范知行一手扶持起来的那些寒门贵子们。

也是因此役死的死、贬的贬。

那段时日里,民间常言,寒门出不了贵子。

新政的失败,对高层影响也是极大。

先帝因忌惮王守义名望太高,又将皇室掌握的最大兵力来源——京师三大营牢牢握在手中。

猜疑心极重的先帝岂能放过这个打压王守义的机会?

于是,假借新政误国之名,欲贬王守义离京。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

班师回朝的王守义直接把桌子掀了。

新政失败,要怪罪范知行?那我就把一切罪责都揽过来。

皇室气数对我有所影响?那我便将自己的所有功名全部革除!

嗯...

王守义辞去所有功名,换来了自己的自由与范知行的相权。

他不是辞官,是把自己的一切功名都给辞了。

为的,就是不被皇室气数影响到自身。

范知行很讲义气,认为王守义的辞官,其罪在他。

毕竟,是他信誓旦旦的将王守义请到了朝中。

结果,却成为了新政失败的替罪羊。

早在新政出现要失败的苗头时,范知行为了不殃及到王守义。

刻意派他去往山东、江南一带平叛。

可是,山东十数万的匪患,据说还是由太平道牵的头,以及南方藩王拥兵三十万的盘踞。

结果,就被王守义仅用两三月的时间给打没了。

新政还未宣布失败,仗打完了。

王守义必须要班师回朝。

新政失败的事情,自然也就能牵连到他的头上了。

......

申九千死了以后,在京城这个地方,能够威胁到赵长青的存在,就没了。

范知行是儒生,儒家的浩然气数对付不了人间帝王。

所以,身为皇帝的赵长青,能够很容易就将范知行拿捏。

宣文新政,是先帝支持的事业。

但是申九千不支持。

为何?

若是任由新政继续推行,一旦功成,最终的矛盾,都会指向各地藩王与勋贵,也就是削藩了。

那些藩王与勋贵是怎么来的?

开国功臣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