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文学网www.86wenxue.com

而李达康处理迁坟矛盾的片段,成为全片的高潮。

他蹲在地上与王大娘促膝长谈的画面,既展现了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又彰显了干部的为民情怀。

机关大院里的干部都在议论:"李县长这事办得真地道。"

纪录片播出当晚,关安县政府的电话就响个不停。

先是省农业厅来电要求报送材料,接着是周边县市取经学习,最后连农业部都打来电话,要求总结关安经验。

第二天一早,李达康刚进办公室,秘书刘学斌就抱着一摞报纸匆匆进来:"县长,您看!"。

只见《江省日报》头版赫然刊登着题为《茶叶铺就致富路》的评论文章。

更令人惊讶的是,《经济参考报》头版配着李达康在茶厂调研的照片。

"这么快?"。

李达康微微皱眉,拿起电话拨通了钱博文的号码:"博文,这动静是不是太大了?"。

电话那头传来钱博文爽朗的笑声:"三少,这才哪到哪?”。

“我爸说,部里已经把这期节目列为典型,下周的《农村天地》还要做跟踪报道呢!"。

挂断电话,李达康站在窗前沉思。

窗外,县政府大院里已经停了好几辆挂着外市牌照的桑塔纳。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果然,上午的县委常委会刚开到一半,市委组织部的电话就打到了会议室:"李县长,省委组织部领导明天要来关安调研,请做好汇报准备。"

更意想不到的是,中午在机关食堂吃饭时,省电视台的采访车已经开进了大院。

记者举着话筒直奔李达康:"李县长,请问您对'关安经验'被全省关注有什么感想?"。

李达康放下筷子,擦了擦嘴,平静地说:"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关安的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靠的是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

当天下午,黄大发的电话也追了过来:"李县长!现在订单都排到明年了!”。

“刚才还有羊城的客商联系我,说要大量采购!"。

李达康却异常冷静:"黄总,越是这种时候越要稳得住。”

“我提醒你三点:第一,绝对不许以次充好;”

“第二,严格控制加工质量;”

第三,立即启动有机认证工作。"

夜幕降临,李达康独自在办公室翻阅着今天的各方反馈。

办公桌上,一台收音机正在播报着关安茶叶的新闻。

他知道,这场由一片茶叶引发的变革,正在改变关安县的命运。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李达康忙得脚不沾地。

每天清晨,县政府大院里就停满了各地来的车子。

来自省内外的考察团络绎不绝,都想学习关安发展茶产业的经验。

"李县长,我们县也想发展茶叶,您看..."。

一个邻县的领导握着李达康的手不放。

李达康总是耐心地带着他们参观茶园、茶厂,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关键是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搬照抄。”

“我们关安的优势在于..."。

与此同时,关安云雾茶的名气在全国彻底打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