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文学网www.86wenxue.com

"楚学"自此开始形成独特的体系。

就在楚国专注于内政的同时,北方的局势也在悄然变化。

在阴山以北的草原上,秦国残部在秦君的率领下,与义渠各部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这些从中原逃出来的秦人,虽然失去了故土,但却保留了秦军的组织和纪律,经过数年的征战,他们终于在漠南草原站稳了脚跟,并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政权。

而在阴山地区,赵氏残部则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他们采取了一手打一手和的战略,先是强势击败周边的戎狄,展露赵氏的力量之后,又主动与当地的戎狄部落通婚联姻,逐步融合,形成了一个半农耕半游牧的政权。

毕竟赵氏与戎狄联姻可是有传统的。

当初赵无恤的母亲就是一名狄女。

赵人如今算是在阴山以北扎下根来了。

最东边的燕国残部,则在辽河流域默默发展。

燕君吸取了在中原失败的教训,注重安抚当地土着,发展农业和渔猎,辽河平原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燕国在这里逐渐恢复了元气。

就是一年之中可供耕种的时间太短了。

熊章通过黑衣卫,密切关注着这些残部势力的动向。

一切都在按照他的预期发展:这些中原遗民在北方站稳脚跟后,果然与当地的异族发生了冲突,互相消耗。

天统九年秋,熊章决定再次离京巡狩,这一次,他将太子熊恒带在身边。

“恒儿,朕带你看看真实的楚国”,熊章对儿子说道:“奏章上的文字,永远比不上亲眼所见。”

他们首先来到刚刚平定不久的越地。

在这里,熊恒看到了楚国的治理如何在一个新征服的地区推行。

当地官员在尊重越人习俗的同时,逐步推行楚国的法律和制度;楚越通婚被鼓励,学宫中越人子弟与楚人子弟同窗读书;越地的特产通过楚国的商路销往各地,越人也从中获益。

“治理新附之地,既要强硬,也要怀柔”,熊章教导太子说道:“强硬化其反抗之心,怀柔收其归附之意。”

接着,他们北上巡视边境。

在天统九年的时候,晋地正式被划分为冀州、并州、晋南之地则是被划入兖州和豫州。

在幽州,他们看到了边境驻军的严整军容;

在并州,他们视察了防范赵氏残部的防线;在辽东,他们远眺辽河对岸的燕国势力范围。

“记住这些边境的敌人”,熊章对熊恒说道:“他们既是威胁,也是警醒,有他们在,我大楚就不敢松懈。”

最后,他们回到中原腹地,视察各地的民生恢复情况。

在曾经受灾最严重的雍州,他们看到新修的水渠已经通水,荒芜的田地重新长出庄稼;在三晋之地,水利工程正在加紧施工,灾民通过以工代赈获得了生计。

“民生是国家的根本”,熊章语重心长地说道:“武功再盛,若民生凋敝,终将国基不稳。”

这次巡狩让熊恒受益匪浅。

他不仅看到了父亲治理国家的智慧,也深刻理解了"止戈兴仁"的道理。

武功与文治,如同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天统九年末,楚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战时状态向和平建设的转变。

朝廷的工作重心完全转移到内政上,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陆续推出。

与此同时,军队建设也没有放松。

在熊章的授意下,大将军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轮戍制度,让边境和内地驻军定期换防;加强训练,保持战斗力;更新装备,提高军事技术...

天统九年的除夕,熊章与熊恒再次站在宫墙上,眺望远方。

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襄郢城更加繁华,百姓们的脸上也多了几分安详。

“恒儿,你可知为何今年朕要力排众议,停止北征?”熊章突然问道。

熊恒沉思片刻,回答:“儿臣以为,父皇是要为楚国奠定万世之基,武功开拓疆土,文治巩固国本,如今外患已除,正当休养生息,积蓄国力。”

熊章摇头说道:“这是朕告诉诸卿的理由,除此之外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治国如弈棋,不能只看眼前一步。

若举世无敌,我楚国的武备会不会很快松弛?将士的锐气会不会被太平消磨?”

在熊章的记忆之中,历朝历代,都是在天下一统后马放南山,不过十数年,军力就一落千丈。

太子熊恒若有所思的说道:“父皇的意思是,保留这些边境之敌,如同磨刀石一般,时刻砥砺我楚国的武备?”

“正是”,熊章点头道:“有敌在外,则君臣不敢懈怠,将士不敢荒废,这比耗费巨资维持庞大常备军,要明智得多。”

熊恒恭敬受教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